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南昌夏令营群聊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南昌夏令营群聊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眼下正是2018级考研初试成绩已出,全力筹备复试的阶段,要不要联系导师,怎么联系导师正是大家关注的问题。作为过来人,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尝试联系导师,不要怕分数低丢人,毕竟好的导师名额有限,联系晚不如联系早。
当然联系导师也要注意目标和方法。
对于理工科学生,因为以后要跟着导师长期做实验做研究,所以一定要注意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课题和方向,不然自己到了实验室才后悔就晚了。导师信息一般可以在各院校官网上有介绍,也可以查一下导师过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,挑选自己感兴趣研究方向上的导师,并且level也和自己相对比较匹配的。并不一定导师资历越深越好,可能地位显著的导师长期出差研讨会,不得已放养学生,也可能看起来资历较浅的导师,正是海龟大牛,研究方向在学术前沿。因此对于各导师个人风格、性格、喜好等方面,有条件的可以寻求师兄师姐们的帮助,这种人脉关系该怎么挖掘就靠自己多多积累了。
联系途径上如果个人有条件能面谈自然是最好的,但因为这种途径并不普遍适用,这里还是建议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来联系导师。联系导师也是个让导师对你印象深刻,推销自己的过程。在邮件里可以把自己的个人情况做个简单介绍,成绩、科研经历、获奖经历等等,要着重表现出自己对导师研究方向有强烈的兴趣,当然一定要注意诚实守信,不要夸大其词。导师的阅人经验很足,刷小聪明、弄虚作假反而会给导师留下负面印象。邮件联系之后如导师有意进一步交流,就可以通过电话交流了,打电话之前也最好打一遍腹稿,把导师有可能询问的问题提前想好应对,争取把自己的加分项都尽力展现。
联系好之后,不管导师回复结果好坏,不要心里一直惦记这事儿,投入时间安心复试复习。最重要的还是在复试中表现良好,给各位导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。
考研究生要不要联系导师,这是困扰考研学生的心病。要还是不要,很多考研生都很纠结。我是考过硕士与博士的过来人,希望与你分享点个人的经历。
笔者考硕士时,当时考试的是一个地方高校的热门专业,报考的人数据说将近千人,录取的比例也是很低的。所以笔者也很害怕,很多人建议笔者去提前联系导师,于是笔者就和以往考上的同学联系,他们都说有必要联系而且给笔者提供了导师的联系方式,后来是笔者的本科老师和这位导师有交情,提前和这位导师打好招呼,笔者才得以见了这位导师。但是感觉见导师的收获并不大,他鼓励我好好考,别的也就没任何建议。最终笔者是凭着努力复习才考上的。考博士时,第一次考试时,见了导师,但是导师问过笔者的本科学校后只是鼓励了一下,说了些欢迎报考的客套话,笔者过了笔试最终面试被刷,原因是本科学校不好。考了两次后,笔者不再联系导师了,就好好复习报考了一所特别牛的学校特别大咖的导师,结果笔试过了收到面试通知。笔者就和以往的师兄联系了,他建议笔者不要去找导师因为导师比较清廉公正,联系他反而不好。所以笔者的面试是第一次与导师的见面会,最后笔者被录取啦。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导师曾经给我说,当年报考她的14名学生中,13名与她联系,结果唯一没有与她联系的学生过线了,其他的都没有过线,所以她录取了那位没有与她联系的学生。
因此,我建议考研前先找师兄师姐们打听下学校每年的录取比例,本校的免试生比例,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,导师自身的爱好与品性,结合自己的实力大致就有个规划,埋头苦学,不要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搞关系上,等过了笔试,你出众的才华肯定会打动导师的,每个导师都喜欢有才华的学生,一定要联系的话最好等到面试时,而且要找个与导师关系比较密切的中间人比如你的本科老师推荐你,不然最好不要贸然行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昌夏令营群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南昌夏令营群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